2024年開局,對于光伏行業來說,就呈現出一幅“冰與火”交織的復雜圖景,一方面從價格走勢持續下探,跌破成本線,部分光伏企業面臨虧錢的困境,另一方面光伏裝機量和產量都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當時間來到2024年下半程時,光伏行業依然籠罩著“陰霾”,隨著企業年中業績預告披露接近尾聲,這種壓抑的氛圍似乎更凝重,如果說2023年有企業出現負增長或是虧錢的現象只是“個例”,那么,到了2024年年中業績預告時,這種現象似乎更為“普遍”,雖然虧損早有征兆,但是等到數據公布出來,還是不免讓人感到一股“寒意”。
在近62家光伏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業績預告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出現凈利潤負增長,預計虧損總額達172-214億元,尤其在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主產業鏈環節,業績下滑情況較為嚴重,作為光伏輔材的玻璃、膠膜、背板等領域,業績也同樣黯淡。
光伏企業遇到了虧錢的“坎兒”
2024年上半年,光伏市場競爭激烈,組件價格大幅下行,疊加存貨減值、固定資產減值等因素,企業出現明顯的業績下滑或者虧損。而二季度以來,光伏主產業鏈各環節跌破現金成本,一體化廠商面臨虧現金流的困境。
在已公布的62家光伏企業上半年業績預告中,有30家企業出現虧損,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較大,其中有3家企業降幅高達2000%,有2家企業降幅超過1000%,有17家企業降幅超過100%,光伏企業們集體“失血”,虧損數額從數千萬到幾十億,而硅片和組件企業成為虧損的“重災區”。
對于上半年業績預虧的情況,大部分光伏企業在業績預告中指出,主要原因系光伏行業整體供需錯配、各環節主要產品市場銷售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產品價格受供應集中快速增長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沖擊。
在階段性供應錯搭的背景下,硅料、硅片、電池片和光伏組件廠商的過度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主產業鏈環節進入虧現金模式。N型硅料、N型硅片、TOPCon電池和高功率組件等技術領先產品在此環境下下難以獲得產品超額利潤。
盡管市場整體承壓,企業盈利空間一再壓縮,光伏出清已經到了嚴峻的階段,但是可以從光伏頭部企業一季度財報數據看出,貨幣資金儲備較為充裕,其中隆基達573億,通威283億,晶科247.7億。在資產負債率方面,隆基、通威、TCL中環,資產負債率均低于60%,可以看出,光伏龍頭企業在面對“失血”的情況,尚有應對的空間與能力,相對于二三線的光伏企業,面臨持續虧損的局面,危機日益加重。
隨著業績的不斷下滑與需求減緩,光伏企業逐漸暴露出問題,多數企業開工不足,部分被迫停產,甚至出現退市、破產的現象,CPIA報告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新投產能同比減少75%,超20個項目終止或延期,產業鏈各環節開工率一降再降。
光伏企業承受項目停滯與產能利用率下降的雙重打擊,這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運營和現金流,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困境。
困境中也有“優等生”
在眼下行業“混戰”的階段,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除了主產業鏈業績比較難看外,依然有業績表現較好的企業,從目前公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來看,有30家企業盈利,其中18家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長,主要集中在支架、逆變器、光伏設備以及電站開發方面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光伏設備和電站開發整體呈現逆勢增長,可以說,業績增長幅度領跑整個光伏行業。
光伏設備廠商在上半年業績預告可謂是“大放異彩”,5家公司公布的業績預告全部實現凈利潤增長,漲幅最高的是大族激光,凈利潤12.1-12.6億元,同比增長達181.34%-192.97%,其次是捷佳偉創,凈利潤11.65-13.53億元,同比漲幅55%~80%,由此計算,二季度凈利5.87-7.75億元,環比增長1.5%-34%。捷佳創偉表示,業績增長主要由于公司訂單持續驗收帶來收入增長。其次奧特維、帝爾激光也有超30%以上的漲幅。
光伏設備廠商此輪業績的攀升,是受到之前光伏企業擴產、產線升級迭代訂單兌現,實現業績大幅上升,雖然目前光伏設備廠商仍手握充沛的訂單,但隨著投產、擴產的收緊,項目終止,或對訂單有些許影響。
除了光伏設備,上半年實現盈利的光伏企業還有逆變器和支架。
永臻股份是今年為數不多成功上市的光伏企業,上半年凈利潤1.8-2.16億元,增長5.90%~27.08%,作為一家經營光伏邊框和支架業務的企業,穩健的業績表現可歸咎于輔材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價格波動較小,盈利能力更為均衡。
在逆變器方面,特變電工盈利最高,上半年凈利潤28-31億元,主營業務遍布上中下游,?包括上游的硅料(?多晶硅)?、?中游的逆變器以及下游的光伏發電。?在特變電工的歷史收入構成中,?逆變器業務的收入占比最大。
受益于儲能需求增長和海外市場擴張,錦浪科技上半年凈利潤3.2-4億元,預計二季度凈利潤3.05-3.8億元,同比增長13%,環比高增十幾倍,上半年業績大漲的背后,實際是其第二季度單季業績的同比、環比大幅增長。這與逆變器行業在二季度出現回暖趨勢相證實;同樣有亮眼業績的,還有德業股份上半年預計凈利潤11.83-12.83億元。
逆變器行業在經歷了2023年去庫存的困擾后,行業景氣度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回暖,逆變器企業上半年整體業績趨于回升。
內外交困下出海和出清成“良藥”
光伏市場遭遇了始料未及的風暴,價格持續暴跌,猶如疾風驟雨沖擊著光伏企業的成本與利潤。昔日的盛景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堆積如山的庫存和一路下滑的價格,每一輪降價都步步緊逼生存紅線。
在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和不確定性,今年,越來越多光伏企業組團出征中東,7月份,TCL中環、晶科能源、遠景科技不約而同的宣布在沙特投資建廠,其中TCL 中環將建設年產20GW光伏晶體晶片,投資金額高達20.8億,此項目成為海外最大的晶體晶片投資合作項目;晶科能源在沙特投資近10億美元建設10GW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遠景科技則是在沙特成立風電裝備合資公司。另外,陽光電源一口氣在沙特簽訂三份儲能合同,每個項目的容量為2.6GWh,總共7.8 GWh,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網側儲能訂單!
此外,鈞達股份將在阿曼投建年產10GW的TOPcon電池產能,總投資金額達7億美元;天合光能在阿聯酋規劃5萬噸硅料、30GW晶體硅片和5GW電池組件,項目分三期建設。我國光伏企業在技術與成本控制上有著顯著優勢,經過多年的開疆擴土,迅速拓展市場,例如,晶科能源在沙特市占率達到70%。
眾多光伏企業“闖中東”的背后,是中國光伏需要適應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特別是鑒于美國對東南亞光伏產品關稅豁免于6月6日結束,這意味著依賴東南亞規避美國關稅的策略將面臨挑戰。積極開拓中東市場,也是光伏企業出海又一市場戰略。
另外,想要改變光伏行業全面虧損的困境,行業公認的就是通過產能的出清,很多光伏企業高管都曾表示過,應該將產能出清交由市場完成,而行業渡過當下的難關,依然需要監管部門、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的通力合作。
對于何時能完成行業出清,此前市場預期是2025年四季度完成,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最近則表示:行業需要“輕裝上陣”,整合時間不宜過長,行業調整宜重宜快。
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先進產能建設的引導,地方政府應嚴控不合理的救市行為,企業應審慎上馬新投資,鼓勵有針對性地收購跨界企業退出行業所遺留的新建產能,金融機構則應避免向即將被出清的產能“輸血”。
另外,從需求端來看,作為S&P Global標普全球首席分析師胡丹表示,預計2024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將達到520GW,而中國將超過240GW,市場份額將占到全球市場的43%。
在需求端有大量的空間下,現階段的光伏行業困境源于產能迅速擴張,造成階段性供過于求,價格下滑,正經歷泡沫擠壓,使得形勢嚴峻,隨著出清逐步深入,最終達到供需平衡。
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加快出清速度,將成為改變光伏現有局面的一劑“良藥”!
會議通知:
為促進東北地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與新型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探討風光儲氫協同發展,2024年8月22日-23日,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世紀新能源網聯合主辦的東北能源經濟峰會暨展覽會將在長春舉辦,本次峰會聚集行業資深專家學者、一線企業、投資商、開發商、融資機構等優秀的新能源從業者,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東北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與行業趨勢。
會議詳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