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025 EESA儲能峰會在上海舉行。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受邀致辭。就當前儲能行業“內卷”這一熱門話題,田慶軍指出,非理性價格競爭持續加劇,已對產業鏈健康運行構成系統性風險。
“作為遠景儲能的管理者,我同時負責供應鏈、研發、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對儲能系統的真實成本有著深刻了解。”田慶軍指出,今年以來,國內外儲能系統成交價持續下跌,近乎“自由落體”。行業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系統集成商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讓人深感憂慮。
低于成本價銷售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這些低價成交項目未來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不按照合同約定配置交付,偷工減料;二是采用劣質原材料(如低品質電芯)交付;三是交付后因質量和服務問題影響電站效益。任何行業、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長期虧損的情況下保證產品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田慶軍呼吁全行業旗幟鮮明地反對惡性價格競爭。
田慶軍認為,當前儲能行業“內卷”的原因,與過去新能源強配儲能政策密切相關。由于強制配儲往往流于形式,行業對儲能產品的要求較低,拉低了行業準入門檻。加之資本大量涌入,各類企業跨界涌入儲能系統集成領域,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目前全球儲能年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時,即便翻倍至4億千瓦時,保守按國內現有活躍的1000家系統集成商計算,平均每家僅能分到400兆瓦時的訂單,遠不足以支撐企業正常運營。為了活命,企業只能低價搶訂單。
儲能行業具有重要戰略價值,要精心呵護。未來5-10年,儲能很可能是新能源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國內市場蓬勃發展,目前儲能備案容量已超過風光發電項目,僅上半年備案量就超過660吉瓦時;國際市場已成為重要的創匯增長點,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占據主導地位。隨著電力市場改革深入,儲能行業有望成為新能源領域最具盈利能力的細分市場。參與者必須珍惜行業發展機遇,推動其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反內卷”不僅關乎企業利益,更關系到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市場份額超過80%,未來甚至會超過90%。國內的“價格戰”已經蔓延至海外市場,企業盈利能力嚴重下滑。過去可以用海外市場利潤補貼國內市場,現在全球都在惡性競爭,這不僅損害企業利益,本質上更損害國家利益。同時,利潤下滑影響企業研發投入,可能給國外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削弱中國企業的長期競爭力。
要解決儲能行業“內卷”問題,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
首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當前行業依賴“最低價中標”,根源在于缺乏成熟的評價標準。遠景正聯合行業協會,從安全可靠性(產品穩定性)、健康度(容量保持率)、運行能效(轉換效率和綜合效率)三個維度構建儲能評價體系,幫助市場區分“李逵”和“李鬼”,識別優質產品。
其次,需要政策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包括給予容量電價、開放調頻市場、推進電力現貨市場等,完善儲能盈利模式。只有建立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行業才會真正關注產品質量,“價格戰”才會失去市場。遠景推出的“智慧交易型儲能”正是適應新型電力市場的創新解決方案,未來有望成為電力市場的智能交易員。
田慶軍最后表示,儲能行業可以學習借鑒風電行業的發展經驗。過去幾年,風電行業同樣深陷“價格戰”,企業虧損嚴重,產品質量問題頻發。但在風電行業協會的帶領下,今年行業企業加強自律,齊心協力抵制低于成本價投標,目前風機價格已穩步回升,毛利率趨于合理。希望儲能行業也能盡快迎來這樣的轉變。全行業要共同努力,推動儲能行業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文章來自: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