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礪劍,華光鑄輝
——在2025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電機系1995級校友 張劍輝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2025屆畢業生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應邀作為校友代表參加這次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向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表示最衷心的祝賀!我是1995級電機系的張劍輝,2001年碩士畢業后赴美留學,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2011年回國創立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始終專注于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是行業領先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商。
今天站在這里,看著你們青春洋溢的面龐,我仿佛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躊躇滿志,懷揣夢想,渴望實現人生的價值。此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心得,它們關于選擇、關于堅持,更關于我們清華人的使命。
第一點,堅定選擇,以技術報國為使命。
我的清華歲月始于電機系,在清華大學求學期間,我完成了最重要的專業知識的積累,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和科學探索精神,最為重要的是,在這期間,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影響下逐漸形成,對我日后的求學、工作、創業,乃至人生產生了持續且深遠的影響。
博士畢業后,我加入了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負責設計的芯片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光伏以及電動汽車行業。即便擁有蒸蒸日上的事業和優渥的生活條件,但我心中始終回蕩著一個問題:能否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報效祖國?2011年,我毅然選擇回國創業,決定用自己的專長和技術回報祖國。許多人說我“太冒險”,但我知道:清華人一生的課題,就是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和兩位同樣從海外歸國的同事帶著技術報國的決心,選擇歸國創業。創業之初,我們擠在清華科技園的小辦公室里討論技術方案,一張舊會議桌,幾臺電腦,就是我們的全部家當。為了贏得訂單,我們在客戶的車間里沒日沒夜地做試驗;為了獲得資金支持,我們輾轉在各個路演現場。我們為公司取名“海博思創”,寓意“海歸的博士想創業”,這承載著我們堅定的選擇,更寄托了團隊產業報國的雄心。
第二點,目標明確,勇克萬難,守住本心。
創業從來都是披荊斬棘,九死一生。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團隊也曾經面臨著至暗時刻,有過迷茫,有過焦慮,但在重重危機中我們看清了真正的未來——“雙碳”戰略下,儲能是能源革命的鑰匙。
我們聚焦儲能系統集成,用技術創新打消行業疑慮,重構儲能價值全鏈條。我們用開放生態對抗零和競爭:去年9月,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創立了聯合研究中心,依托電力國重實驗室的強大支撐,開展了儲能技術系統性、前瞻性的研究。
今年1月27日,公司作為“中國儲能系統集成第一股”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回望來時路,最欣慰的不是走了多遠,而是目標始終明確,從未迷失方向。我始終堅信,真正的領軍者必須勇克萬難,守住本心,成為產業發展的“領路人”,建立健康和諧的產業生態。
第三點,巨變時代,修一顆“工匠之心”。
同學們,你們即將踏入的世界,比我們當年更復雜、更激蕩。人工智能重構行業,地緣政治重塑世界經濟格局,但是清華教給我們的“解題邏輯”會受用終生:
首先,要成為一個守正的人,這是匠心的根基。在紛繁復雜的局面和層出不窮的誘惑面前,牢牢守住正直底線和誠信原則,才能保持清醒的判斷,成為別人可以信賴的基石。希望大家能夠堅守初心、保持夢想,在漫長的人生和事業旅途中,能夠扛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秉持工匠精神,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與中堅力量。
其次,要做“系統思維者”,這是匠心的格局。局部最優解,并非全局最優解。人生也如此——職業選擇、家庭責任、社會價值,只有有效協同才能釋放最大能量。
最后,要讓“長期主義”成為信仰,這是匠心的定力。在公司發展的歷程中,我們也曾經面對過能帶來巨額利潤但存在隱患的訂單,但我們深知追求短期利益會埋下長期隱患。創業14年,如果沒有對行業的充分理解,沒有對垂直領域的深耕解讀,沒有對市場變化的提前預判,沒有持續投入的定力,就無法穿越周期。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走出清華園,你們將肩負重任,奔赴星辰大海。愿你們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山高水長,歸來仍具清華魂,在廣闊天地里書寫新的篇章!
謝謝大家!